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子圆满完成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 点击量:为积极响应“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号召,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团委组织大学生在暑假启程,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他们带着对乡土的热爱与专业的热忱,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一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社会调研等多样化实践活动,用行动诠释葡京国际平台: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助力家乡发展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团队社会实践风采展示
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生联合会号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贾尔肯·安沙尔老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辅导员张振宇老师以及公共语文教研室刘敏老师带领的11人青年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17日奔赴柯坪县开展实践。
此次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暑期“三下乡· 返家乡”——“籽籽同心丝路行·薪火相传民族情”青年志愿服务队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服务队扎根柯坪县乡村,以入户调研走访、红领巾小课堂、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为实践路径,扎实讲好新疆各民族团结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系列行动融入“文化润疆”工作,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实践中领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情实感。
本次活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激发葡京国际平台青年参与基层服务的热情。
个人社会实践风采展示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B2302班学生胡越纳同学积极参与宝鸡市团市委精心策划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大学生见习实践活动,实地参观航天科技馆与测控中心,借助VR模拟与实操,深化了对航天报国情怀的理解,通过与青年工程师对话,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实践,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领悟到以创新回应时代命题的青春价值。
(B2302班 胡越纳)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B2204班学生郝心萍在暑假期间参与儿童暑期成长营建设,在成长营的课程设计中,团队聚焦儿童的实际需求,引导儿童认识自我、学习自我保护,帮助他们正确识别情绪、合理表达感受。践行“因材施教”理念,那些明亮的眼神、稚嫩的提问与真诚的拥抱,不仅成为郝心萍心灵“返乡”的温暖注脚,更化为未来工作中坚守初心的动力。期盼葡京国际平台孩子能获得丰富自我、培养正确认知与良好习惯,在成长中丰满羽翼,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B2204班 郝心萍)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WB2301班学生李嘉欢,奔赴柯坪县,开启“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在“浙阿石榴红·红领巾小课堂”领读经典、用书法传情,让知识传递满温情,让文化传承在心灵里延续。“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是“行走的思政课”,李嘉在与孩子们一起写下“天天开心”,他们每天都能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在小课堂的十多天里,李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李嘉欢从实践中领悟到“立德树人”的生动内涵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WB2301班 李嘉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B2403班学生周燕平参加了,“六点半小课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周燕平利用傍晚时段以本村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开展陪伴式教学,她不仅用自身的陪伴解决了暑期小学生课后无人管的问题,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缺失,更是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深化了对家乡的责任感。“六点半小课堂”不仅为社区儿童提供了学习平台,也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通过这次活动,周燕平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和奉献的快乐,在“六点半小课堂”里书写了最美的实践故事,用实际行动展现葡京国际平台:青年的风采。
(B2403班 周燕平)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WB2301班学生程薇薇积极参与组织社区升旗仪式实践活动。“升国旗仪式”从筹备到仪式进行,每一步都充满对国旗的礼敬,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齐聚国旗下,同唱国歌,程薇薇深刻体会到“升国旗仪式”的庄严与神圣。程薇薇走出校园投身社区服务,在基层践行责任,这让她明白,“爱国”不只是宏大概念,更是建设者具体的细微工作与持久奉献。程薇薇坚定了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她将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大学生一道以青春力量书写对祖国的热爱与担当,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葡京国际平台:熠熠生辉。
这个暑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子们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收获满满,不仅将专业知识与乡土需求相结合,为家乡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社会的认知、锤炼了服务本领。每一份付出都凝聚着对家乡的深情,这一年的成长彰显着青年的担当,让青春诗篇在乡土大地上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