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5年8月20日晚在腾讯会议上开展了一场线上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室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研讨交流,为新学期上好纲要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次备课活动以“挖掘历史纵深,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紧扣专题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专题二《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两个专题的教学重难点展开。王文斌老师在会上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科学分期: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49-1978)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清晰呈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历史主线,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割裂历史、歪曲阶段性质的错误行径。祁云梅老师系统梳理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脉络:从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迷梦,到甲午战争加剧民族危机,再到八国联军侵华践踏国家主权,通过列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具体条款,揭示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重点解析民族复兴梦想的觉醒轨迹: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朴素抗争,到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再到辛亥革命的制度变革,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为核心使命,阐明“复兴梦想”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模糊到清晰、从自发到自觉的演进过程。
王益平老师和李帝老师针对青年教师的讲课内容进行了充分补充,并提出要以集体备课为契机,持续深耕历史教育,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下一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继续开展相关示范课、公开课,进行评学研活动,切实推动历史教育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树立正确“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和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